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娶不起死不起”成为不少民众心中的隐痛,这一表述虽略显夸张,却真实反映了部分群体在婚姻与丧葬方面面临的沉重经济负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韩俊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娶不起”现象的多维度解析
“娶不起”主要指的是当前部分年轻人因高昂的婚嫁成本而难以承担婚姻大事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一)经济压力增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持续攀升,成为压在年轻人肩上的“三座大山”,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高昂的房价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而结婚往往与购房紧密相连,导致“有房有车”成为不少地方的婚嫁标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压力。
(二)传统观念束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讲究“门当户对”,彩礼、婚宴等习俗更是历史悠久,在一些地区,这些传统习俗被过度商业化,彩礼金额水涨船高,婚宴规模攀比之风盛行,使得婚姻成本不断攀升,超出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
(三)性别比例失衡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重男轻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男性人口多于女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这种性别比例的不平衡,使得部分男性在寻找配偶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通过提高物质条件来吸引女性,进一步推高了婚嫁成本。
“死不起”现象的深刻反思
“死不起”则是指丧葬费用高昂,使得一些家庭在亲人去世后难以承担相关费用,甚至陷入经济困境,这一现象同样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一)丧葬行业乱象
近年来,丧葬行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价格不透明、服务项目繁多且价格高昂、部分商家利用逝者家属悲痛心理进行欺诈等,这些乱象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违背了社会公德和人文关怀。
(二)传统丧葬习俗的异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葬被视为对逝者的尊重与缅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习俗逐渐被异化,如过度追求奢华葬礼、盲目攀比等,导致丧葬费用不断攀升,这种异化不仅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初衷,也加剧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尽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在丧葬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而言,缺乏有效的丧葬救助机制,使得他们在面对亲人去世时更加无助。
韩俊部长提出的解决策略
针对“娶不起死不起”现象,韩俊部长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婚丧习俗改革
政府应加强对婚丧习俗的引导,倡导简约、文明的婚丧新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攀比,通过立法、宣传等手段,逐步改变社会对婚丧事宜的过度消费观念,减轻家庭负担。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经济支持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丧葬救助、婚姻补贴等经济支持,减轻他们在婚丧方面的经济压力。
(三)规范丧葬行业,打击违法行为
加强对丧葬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价格监管机制,打击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鼓励发展公益性丧葬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需求。
(四)促进性别平等,缓解性别比例失衡
继续推进性别平等教育,消除重男轻女观念,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等手段,逐步缓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减少因性别差异导致的婚姻成本差异。
(五)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降低购房压力
针对房价高涨问题,政府应继续深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打击投机炒房行为,稳定房价,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住房需求,降低年轻人购房压力。
(六)加强社会教育,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加强社会教育,提升公众对婚丧习俗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度,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婚丧习俗改革,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
“娶不起死不起”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韩俊部长提出的解决策略,旨在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现象带来的社会压力,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解决这一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推动婚丧习俗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娶不起死不起”现象,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面对人生大事时,拥有更多的尊严和选择。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韩俊部长这样的政策制定者,能够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从实际出发,制定更加贴近民生、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和幸福感,我们也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婚丧观念,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让“娶得起、死得起”成为社会的常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